“不吃竹子的大熊猫”同样需要被守护
发布时间: 2015-06-11

#长江,我们在路上#

 

2015年5月21日

 

南京,是“水中大熊猫”长江淡水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长江南京段江豚每平方公里就分布0.1409头江豚。这几年,南京一直都是长江江豚的“避难所”,它们的存在和保护,也成为了考验南京长江水质保护情况的重要晴雨表。

 

▲长江江豚

 

5月21日,在这个充满爱意的日子,ITS长江计划南京站的科学志愿者活动在入选过“全球最美书店”的南京文化地标“先锋书店”开启。今天的志愿者来自成立16年的南京晓庄学院自然之友协会。“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他们的宗旨,而在他们所做过的一系列活动里,对江豚的保护,格外引人注目。

 

▲ITS长江计划科学志愿者活动南京站

 

江豚现仅存千余头,并正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从三峡修建开始,只能栖息在长江的江豚生态问题就是自然之友协会关注的重点。2012年起,南京自然之友的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做一次“青年江豚营”,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暴走南京长江大桥”、江豚走访问卷调查和环保教育的过程。长江周边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老渔民探访,收集基线数据,并用镜头记录社区和江豚的故事。

 

▲南京自然之友协会

 

志愿者们的呼吁是有效果的,不仅普通民众对于江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引起了社会相关群体更多的关注,南京将启动长江江苏段江豚整体保护工作,“江苏段江豚整体保护计划”将在南京建设45公里江豚保护区。

 

经过了16年的实践和学习,南京晓庄学院自然之友协会的同学们对环保和公益活动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我们可能有情怀,有口号,但更需要专业的行动。希望用科学检测的数据来表现长江状况,普及公众对长江的正确认识。”这正是ITS长江计划所倡导的:公益活动需要热情,更需要数据和专业性指导。

 

▲采访自然之友协会会长赵恒

 

而不论是ITS,还是更多投身公益的人士,都愿意为公益的专业性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从关注者,变成倡导者,然后再变成行动者,用实在的数据,推动这片江豚栖息地的保育。

 

长江,从来都不只是人类的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