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代重庆人的长江守护
发布时间: 2015-06-09

#长江,我们在路上#

 

2015年5月14日

 

ITS长江计划考察队行至重庆,今天将进行第二场志愿者活动,今天的志愿者是八位来自重庆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来自重庆绿联会的吴玫女士,以及未到场的绿联会创始人吴登明老师。

 

被称为“绿林好汉”的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绿联会)的创始人兼前会长吴先生,于1995年和同仁一起创立了协会,在长江上中游奔走十数年。

 

(吴登明先生在取排污口的水样)

 

“一棵直径一米多的云杉需要生长多少年?”

 

工人说:“将近1000年。”

 

“砍它需要多长时间?”

 

“3分钟就完。”

 

“这样的树还要砍多少?”

 

“早着呢,这一片全砍。”

 

这是吴老先生与砍伐工人的简单对话,字字刺入老先生心里。曾在部队当过侦察兵的老先生,带领过央视记者,在洪雅暗访偷砍偷伐天然林,最终促成四川省做出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决定,保护了长江上游的水土。

 

如果不是2013年的一场疾病与世长辞,吴老先生一定会来到我们今天的会场,向重庆站的新生志愿力量讲述他1999年率领8名志愿者,从嘉陵江入长江口出发,溯江而上,途经渝、川、甘、陕等23个县市,45天徒步1117公里,完成了考察嘉陵江全流域的壮举;回顾他组织万名志愿者在中梁山火烧迹当地植树10万多株,让山坡恢复绿装的自豪。

 

而这份绿色,为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和长江水质保护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今天到场的是绿联会的吴玫女士:“我们都是在嘉陵江边长大,守护长江,也就从守护这片山林开始。”

 

 (吴玫老师跟志愿者们介绍吴登明先生的故事)

 

在吴玫女士看来,守护长江可以凝结为八个字“少说多做,身体力行”,而对于保护长江,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观点都是发生着改变。“环保一定要是政府——企业——民众——NGO的多赢局面”,绿联会的现任袁洪福理事长这样认为。

 

但无论是怎样的观点,从吴老先生,到吴玫女士,再到重庆目前从事长江保护的人们,都在从细微之处,从一家家企业开始,逐步在改变长江水的面貌。

 

坐下来的时候,吴玫女士拿出了两张照片,一张污水横流,一张是利用废水种植出的植物园。

 

这或许就是吴女士所说的“少说多做,身体力行”的结果。无论是绿联会数十年的努力,今天的ITS长江计划,都没有想过能一蹴而就,立刻去改变任何事情,但有开始,才可能有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ITS长江志愿者活动—重庆站)

 

写下这篇稿件的时候,从网络得知,吴玫女士是吴登明老先生的二女儿,而吴老先生的大女儿同样也在投身长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过去媒体的报道中,两位女儿对父亲的行为充满了敬佩,但也有作为女儿的心疼和早期的不解。
但是,现在两位女士却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来继续父亲的意愿。起因或许不用过于宏大,就是那句“我们都是在嘉陵江边长大。”

 

(长江嘉陵江交汇)

 

ITS长江计划还在继续,当今天行程过半,回头再看我们当初为什么会出发?原因不也是《南方周末》的那句疑问吗?面对这条养育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因为,我们都在长江边长大。

 

活动预告

 

我们一直在守护长江的路上,

 

你是否已心动?

 

下一站宜昌,

 

5月16日下午14:30-16:00,

 

第二站科学志愿者活动。

 

邀请你近距离看看家乡水,进行长期的长江水质检测。

 

我们在云端之上咖啡(西陵区解放路42号时代广场对面,步行街内旋转木马旁(麦当劳下面)),等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