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美食,如此暧昧
发布时间: 2015-05-14

#长江,我们在路上#

 

2015年5月5日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美味有的温情,更是好水好生活的一种体验,吃得好不如喝得好。水质会直接影响到食物的味道,更会影响到一方水土的文化。ITS长江计划考察队在青海进行了9天的长江沿岸考察,从西宁、玉树、格尔木到长江源,一路的长江水让人心潮澎湃,一路长江水孕育的美食,也让人难舍垂涎。

 

(西宁美食街里的马忠食府)

 

“食”在中国是民生,是文化,更是情怀。

 

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人们把粮食看作生命的根本。这一观念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核心。

 

在青海,食物的多样性也随着民族的多样性在以不一样的形式出现,回族的烤羊肉,藏族的风干牛肉,蒙古族的白食等等,都成为了青海民风民俗的最佳体现。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湿度小,几乎所有的食材都以最简单纯朴天然的方式呈现,就像这里的民风一样,淳朴自然。
 

(烤羊肉)

 

ITS长江计划考察队经过治多县立新检查站时,边防战士们热情地拿出他们平时吃的风干牛肉,鲜制的牦牛酸奶给我们品尝。在这常年大风大雪的深山之中,他们吃得很简单,用刀子直接把风干的生牛肉割下一块,一口生肉配上几口酸奶或许就是他们一天的食物。用最朴素的食材化作最缠绵的味觉体验,简单自然,就像他们默默地在大山里奉献着自己,生活简单却富有意义。
 

(风干牛肉)

食以水为先

 

有关研究认为人体有70%是由水组成的,水在食物当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在烹饪中,水是保护或摄取营养的关键材料,水的质量也大大影响着食物的味道、口感,甚至色泽。
 

(羊肉泡馍)

 

刚到4000多米海拔的高原时,大家都多多少少有高原反应,呼哧呼哧地喘着大气,来到了藏餐馆喝着酥油茶,啃着糌粑,点了盘牛肉包子才缓过来。牛肉包子长得像大饺子,沾点辣椒酱,一口咬下去,鲜甜的牛肉汤汁充斥着口腔,就连蒸气中都飘散着浓浓的香味。陪同我们的诺松大哥是玉树本地藏族人,很惊讶我们吃得惯传统藏餐,看着我们吃得大口大口的,笑得很是开心。他是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虽然语言不通,但眼里流露出的是对长江水满满的自豪与欣慰。
 

(酥油茶)

 
(糌粑)

 

水以净为源

 

煲汤——这种在高原上与水相关的烹饪表现形式显得罕见却珍贵。在长江源的唐古拉山镇上,每天早晨八点钟小镇才开始逐渐苏醒,小镇上极少数的餐馆会早起做早餐生意。其中一间门面小小的新疆羊肉店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不得不说这间店丰富了我们的后半程的每一个早晨。用羊骨熬成的清汤浓郁而清香,大块大块的羊肉藏匿在碗底,配上丝丝葱花香菜以及嚼劲十足的粉条,凑上窗外随着寒风飘过的小雪花,高原的清晨就这样开始了。知道我们吃得比较清淡,店里的新疆女孩很主动地往我们的茶杯里加水,她笑笑说:“我们清真就是以服务至上为第一宗旨的。多喝点,这儿的水泡出来的茶甜。”
 

(羊汤)

 

长江水不仅孕育润泽了沿岸世代居民,同时也激发了无数美食的诞生,促进了各地特色民风的形成。不管在什么地方,“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源”都能够成为一个地方美食佳肴的最基本法则。人们常说现在的食物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或许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变了,食材变了,就连水也变了。不管过去如何,当下总是美好的,由衷希望不管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长江边这些美食的香纯依旧能够成为我们对这片土地魂牵梦萦的一大理由。

 

活动预告

 

我们一直在守护长江的路上,

 

你是否已心动?

 

下一站泸州,

 

5月12日下午14:30,

 

第一站科学志愿者活动。

 

邀请你近距离看看家乡水,进行长期的长江水质检测。

 

我们在爱丁堡购物广场光影魔术咖啡吧,等你的加入。